- 2025/7/16 10:10:00
- 类型:原创
- 来源:电脑报
- 报纸编辑:电脑报
- 作者:
夏天来了,滚滚热浪不仅考验我们的皮肤,也在考验笔记本的散热能力。笔记本散热器材,究竟哪些是真利器、哪些又是智商税,这种讨论每年都层出不穷。但几乎没有人敢质疑“瓶盖散热法”。
▲“瓶盖散热法”历史悠久,用法古朴,随手取材,浑然天成,学生时代,只要你请学长喝汽水,学长就会还你以瓶盖+秘籍,口口相传的独特形式,让这种民间土法得以发扬光大。
如果你问牛叔,瓶盖散热有用吗?牛叔会一脸正经告诉你:以前真有用。
为了防止不知情的小伙伴,以为牛叔语气轻佻,结论一定也不怎么严谨。牛叔找来了一台今年最新的微星泰坦16 AI——双风扇+下进四出的传统散热模具,这套模具也是2025年之前,大部分游戏本必备的散热方案。
在这台泰坦16 AI上面,牛叔采用了不间断测试的方法。我们先垫瓶盖运行15分钟左右,紧接着把瓶盖抽走继续运行15分钟左右,严谨的说法就是“控制变量法”。牛叔会分别进行待机状态(笔记本低功耗运行)、双拷状态(笔记本高功耗运行)两组对比测试。话不多说,直接开测!
▲放瓶盖后直接开机,待机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监测
▲抽走瓶盖改为平放,等待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监测
▲放置瓶盖双拷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
▲拿走瓶盖平放继续双拷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
结论一:低功耗状态下,两种放置方式对CPU、GPU温度没有影响;
结论二:高功耗状态下,双进四出机型放置瓶盖确实有用,抽走瓶盖后CPU温度、GPU温度分别升高了4℃和6℃,但并不影响功耗释放水准。
既然简单加个瓶盖,就可以让游戏本的核心温度下降5℃,为什么会有传闻称“瓶盖散热大法”开始失效了呢?这就不得不从今年笔记本的散热模具集体升级说起。
今年由英特尔内吹专利技术牵头,很多RTX 50系新笔记本都更换成了新的内吹散热模具(包括AMD机型)。看一款笔记本是不是内吹散热机型,只需要看它的尾部出风口就可以一眼分辨——内吹散热机型的尾部,统一做了加长处理,也就是俗称的“喷气式出风口”。
而之所以做喷气式长尾巴,就是为了尽量不让热风出现倒卷。包括现在越来越多的游戏本,从以前的四角脚垫,改成了长条式脚垫,理论上同样是为了更好的冷热风隔离效果。如果瓶盖垫高,恰恰破坏了这种冷热风之间的物理隔离,如果出风口加得不够长,存在热风倒卷,甚至可能对散热产生反效果!当然这都是纯理论的讨论,真正实测才能知道区别。
牛叔手头刚好有一台最新的热机来酷斗战者战7000,它采用了2个大风扇+1个小风扇的三风扇内吹散热。我们来看看在这款机型上,“瓶盖大法”是否仍然有效。
▲放瓶盖后直接开机,待机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监测
▲抽走瓶盖改为平放,等待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监测
▲斗战模式/均衡模式,放置瓶盖双拷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
▲斗战模式/均衡模式,拿走瓶盖平放继续双拷15分钟后的温度/功耗
结论一:低功耗状态和中功耗状态(均衡模式)下,两种放置方式对CPU、GPU温度没有影响;
结论二:高功耗状态下,两种放置方式下核心温度区别极小,仅CPU温度相差2℃。
瓶盖散热法,在这批最新的内吹散热机型上真的“失效”了!
先别慌,如果只是这样简单下结论,还为时过早。如果细看你会发现,牛叔在两款游戏本的双拷测试中,偷偷都加入了官方监测软件的界面,为的就是了解风扇的实际工作情况。在战7000上,虽然温度并没有变化,但是平放状态和抬升状态的风扇工作情况是截然不同的!在抬升D面状态,斗战模式下的小风扇转速从满载的8229转降到了2024转,而两个大风扇转速从4382转降到了1799转。从整体的测试情况来看,抬高D面一定程度上,可以为风扇提供更开阔的进风空间,让三个风扇的进风压力变小,从而降低风扇转速。(风扇的调控机制很灵活,牛叔在测试中也偶尔遇到过抬升D面,战7000小风扇依然转速拉满的情况。暂时无法判断是战7000自身调控机制的问题,还是内吹散热机型的通病,牛叔会继续观察。)
总结:瓶盖散热仍是口口相传的“神技巧”
今年的内吹散热技术给游戏本带来了更加强大的散热性能。从牛叔的测试也可以看出来,即便不做抬升,笔记本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风扇高转,将散热性能发挥到极致——抬升与否已经不构成限制散热的充分条件。也就是说,你可以把游戏本放在任意位置玩,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。所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说,“瓶盖散热大法”在当下已经派不上多大用场了。但是如果你对笔记本用得更仔细,抬升D面不失为一种减轻整体散热压力、为散热衰减做储备的实用“土方法”。
Copyright © 2006-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-12